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扎實推進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省政府領導同意,現就各市和省有關部門2007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通知如下:
一、各市政府2007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
(一)制定本市“十一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并抄送省環委會。做好所轄縣(市、區)“十一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的督促指導工作。
(二)按照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精神和各地“十一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總體目標要求,制定2007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計劃。
(三)圍繞“2010年全省所有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要求,2007年底前完成所轄四分之一行政村整治任務。
(四)協助省有關部門抓好省政府審定公布的2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五)組織實施“組保潔、村收集、鎮(鄉)轉運、縣(市、區)處理”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
(六)選擇3—5個不同類型的行政村,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試點。
(七)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江蘇省農村改廁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蘇政辦發〔2007〕45號)要求,組織實施當地農村改廁工作,落實地方補助資金,按時完成農村改廁任務:南京市3萬座;無錫市1萬座;徐州市10萬座;常州市4萬座;蘇州市1萬座;南通市3萬座;連云港市2.5萬座;淮安市6萬座;鹽城市5萬座;揚州市4萬座;鎮江市5萬座;泰州市6萬座;宿遷市5.5萬座。
二、省各有關部門2007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
(一)省財政廳。落實2007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代補”資金及有關項目資金。
(二)省建設廳。會同省環保、農林、水利、衛生等部門完成省政府審定公布的2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全省指導推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抓好農村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試點工作。新(翻)建房配套改廁5.7萬座。
(三)省水利廳。疏浚農村河道淤積土方3.5億立方米。其中,疏浚縣鄉河道2918條11360千米,疏浚淤積土方2億立方米,疏浚村莊河塘淤積土方1.5億立方米。在徐州、連云港、鹽城、揚州等地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6個,解決22.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四)省農林廳。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150處;新建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8萬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20處;建成10個生態農業縣;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00萬畝、綠色食品基地5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50萬畝。
(五)省衛生廳。組織協調各地各部門完成農村改廁56萬座,衛生戶廁普及率達61%。
(六)省環保廳。組織協調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導各市、縣(市、區)編制規劃和實施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做好督辦及考核工作;按照《江蘇省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實施方案》,對全省農村地表水實施定期監測;按照省政府要求開展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按照《江蘇省農村工業污染源整治方案》,加強對農村工業污染源整治力度,確保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正常、達標排放污染物;指導各市、縣加強對鎮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監管,保證飲用水安全;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年底發布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七)省林業局。完成全省造林面積150萬畝,其中成片造林90萬畝,“四旁”植樹1億株。全面啟動村莊綠化,編制村莊綠化規劃。
三、有關工作要求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扎實向前推進,確保取得實效,讓農民群眾得益受惠。
(一)加強溝通協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縱向橫向的溝通協調,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和年度計劃時,要與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相銜接,增強規劃、計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落實建設資金。省有關部門按要求落實農村新五件實事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相關工程的建設資金,省污染防治資金的10%也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代補”,各級財政資金與相關項目必須以鎮村布局規劃為依據,落實到規劃保留點上。各地要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省里統一的部署要求,盡快落實配套資金,建立“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農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資金保障。
(三)建立考核制度。上半年,省有關部門對部分縣(市、區)和若干個行政村的整治情況進行抽查。在今年年底前,省有關部門將組織對全年工作進行考核。
附件:
2007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名單
南京市(共10個)
溧水縣:和鳳鎮烏飛塘村 晶橋鎮楓香嶺村
高淳縣:東壩鎮東風村 磚墻鎮四園村
江寧區:谷里街道祖堂村 秣陵街道周里村
浦口區:烏江鎮周營村 橋林鎮西山村
六合區:瓜埠鎮賈裴村 新集鎮頭橋村
無錫(共13個)
江陰市:利港鎮東支村 華士鎮龍砂村 顧山鎮紅豆村
宜興市:楊巷鎮黃家村 西渚鎮橫山村 張渚鎮善卷村
錫山區:羊尖鎮麗安村 東港鎮東南村 安鎮鎮謝埭蕩村 東港鎮南林村
惠山區:玉祁鎮曙光村 洛社鎮新開河村 陽山鎮陽山村
徐州(共21個)
豐 縣:宋樓鎮榮莊村 首羨鎮王堂村 常店鎮孔廟村 鳳城鎮周新莊村
沛 縣:敬安鎮鞏樓村 龍固鎮中三村 張莊鎮胡集村 大屯鎮徐莊村
銅山縣:棠張鎮躍進村 房村鎮大溝里村 三堡鎮四堡村 柳新鎮孫莊村
睢寧縣:魏集鎮雙樓村
邳州市:鐵富鎮朱紅埠村 鐵富鎮宋莊村 官湖鎮新華村 宿羊山鎮梁口村
新沂市:馬陵山鎮高原村 新安鎮孔圩村 邵店鎮沂北村 草橋鎮華沂村
常州(共11個)
金壇市:薛埠鎮仙姑村 薛埠鎮東進村 堯塘鎮紅旗村 直溪鎮巨村村
溧陽市:竹簀鎮陶莊村 上黃鎮周山村 竹簀鎮水溪村 溧城鎮楊莊村
武進區:雪堰鎮雅浦村 橫林鎮余巷村 嘉澤鎮呂埠村
蘇州(共12個)
張家港市:楊舍鎮慶安村 大新鎮龍潭村 錦豐鎮協仁村
常熟市:沙家浜鎮蘆蕩村 梅李鎮師德村
太倉市:陸渡鎮橫瀝村
昆山市:玉山鎮燕橋浜村 千燈鎮吳橋村 淀山湖鎮紅星村
吳江市:七都鎮太浦閘村
吳中區:臨湖鎮湖橋村
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村
南通(共16個)
如東縣:苴鎮環東村 掘港鎮余蕩村
海安縣:胡集鎮胡集村 老壩港鎮鎮海村 曲塘鎮劉圩村
通州市:興東鎮孫李橋村
海門市:四甲鎮頭橋村 德勝鎮賢高村 三陽鎮普新村
啟東市:北新鎮雙仙村 寅陽鎮寅中村 海復鎮復西村
如皋市:丁堰鎮皋南村 江安鎮徐柴村 長江鎮永建村 白蒲鎮朱家橋村
連云港(共18個)
東海縣:白塔埠鎮新元村 曲陽鄉趙莊村 石梁河鎮勝泉村 洪莊鎮薛團村
安峰鎮安北村 種蓄場費嶺村
贛榆縣:柘汪鎮中林子村 班莊鎮古城村 沙河鎮城子村 黑林鎮大樹村
金山鎮小河埃村
灌云縣:陡溝鄉許相村 白蜆鄉德興村 伊山鎮王圩村
灌南縣:長茂鎮三興新村 新安鎮曹莊新村 三口鎮小南村 五隊鄉浦三村
淮安(共21個)
漣水縣:紅堯鎮龍興村 小李集辦事處薛行村 五港鎮平安村 南集鎮碼頭村
洪澤縣:黃集鎮曹圩村 蔣壩鎮彭城村
盱眙縣:管鎮鎮管仲村 桂五鎮藕塘村 河橋鎮茅湖村 明祖陵鎮項魏村
金湖縣:前鋒鎮白馬湖村 塔集鎮陸河村
淮陰區:趙集鎮張福村 五里鎮民強村 老張集鄉玉堯村 徐溜鎮吳江村
楚州區:蘇嘴鎮一心村 季橋鎮后營村 林集鎮滕碼村 流均鎮永興村 復興鎮田橋村
鹽城(共21個)
響水縣:雙港鎮環南村 陳家港鎮蟒牛村
濱海縣:大套鎮玉才村 正紅鎮昧洋村 八巨鎮前案村 樊集鎮陸塘村
阜寧縣:羅橋鎮青溝村 陳良鎮周莊村
射陽縣:黃沙港鎮海豐居委會 洋馬鎮藥材村
建湖縣:岡西鎮雙墩村 草堰鎮大唐村
大豐市:小海鎮海團村 大中鎮泰西村 裕華鎮海防村
東臺市:溱東鎮周黃村 梁垛鎮梁垛村 廉貽鎮東里村
鹽都區:葛武鎮郝榮村 大岡鎮民生村 北龍港鎮南龍居委會
揚州(共13個)
寶應縣:廣洋湖鎮蒯家村 射陽湖鎮沖林村 范水鎮紅旗村
高郵市:卸甲鎮花陽村 司徒鎮司徒村 甘垛鎮橫鐵村
江都市:邵伯鎮淥洋湖村 丁溝鎮黃花村 宜陵鎮雙橋村
儀征市:大儀鎮路北村 新集鎮天安村 新城鎮三將村
邗江區:甘泉鎮雙塘村
鎮江(共10個)
丹陽市:埤城鎮常興村 訪仙鎮草塘村 司徒鎮固村
句容市:邊城鎮衣莊村 白兔鎮倪塘村
揚中市:新壩鎮華威村 三茅鎮民主村 經濟開發區新民村
丹徒區:寶堰鎮曙光村 高資鎮唐駕莊村
泰州(共16個)
興化市:周莊鎮鄔牛村 張郭鎮劉紀村 臨城鎮陳口村 戴窯鎮元友村 戴南鎮顧莊村
靖江市:馬橋鎮徐周村 東興鎮海鎮村
泰興市:宣堡鎮喬楊村 胡莊鎮宗林村 曲霞鎮印達村 溪橋鎮南殷村
姜堰市:溱潼鎮洲城村 俞垛鎮宮倫村 婁莊鎮朱翟村 梁徐鎮王石村 蔣垛鎮許莊村
宿遷(共18個)
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 新河鎮埝頭村 廟頭鎮聚賢村 隴集鎮墩前村
顏集鎮沙灣村 吳集鎮塔橋村
泗陽縣:高渡鎮高集村 裴圩鎮新四村 臨河鎮小店村 盧集鎮薛嘴村
泗洪縣:魏營鎮澗圩村 青陽鎮侯路村 車門鄉朱莊村 天崗湖鄉潘崗村
宿豫區:蔡集鎮朱李村 井頭鄉塘湖村 仰化鎮復龍村 保安鄉黃泥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