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物價局關于印發《2008年全省價格
監測工作意見》的通知
蘇價監〔2008〕74號 2008年2月28日
各市、縣(市、區)物價局:
現將《2008年全省價格監測工作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08年全省價格監測工作意見
2008年,全省價格監測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省價格工作會議的部署,緊緊圍繞“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價格工作首要任務,認真開展“《江蘇省價格監測預警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年”活動,密切監測市場重要商品價格走勢,深入分析研究價格總水平變化特點和規律,進一步健全價格異動預警和應急監測機制,加強價格監測工作基礎建設,全面履行價格監測職能,為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發揮重要作用。
一、緊扣目標做好預警和應急監測
1. 加強對價格苗頭性、趨勢性變化的監測。繼續按照《省物價局關于切實履行價格調控監管職能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的緊急通知》(蘇價電傳〔2007〕19號)的要求,監測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主副食品價格行情,調查掌握其生產、供應、流通等情況。強化主要商品出廠、收購、批發環節價格監測,迅速報告價格異動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關注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加強與周邊地區市場價格信息的定期交流,關注毗鄰地區價格變動對本地區的影響。
2. 建立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企業價格監測預警制度。凡是列入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的企業,一律確定為臨時價格監測點。對列入提價申報品和調價備案的商品價格實施跟蹤監測,要求企業每周一次報送經單位負責人審核的價格監測資料。當企業所經營的列入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范圍的商品或其它相關商品進價明顯上升、銷售或庫存異常變化以及出現搶購、斷檔、脫銷等異常波動征兆時,企業應當及時向價格主管部門報告。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一旦解除,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企業價格監測預警制度自行取消。
3. 完善價格監測預警機制。借鑒外省做法,結合我省經濟發展狀況,分類細化價格異動警情判斷定量標準,逐步建立科學、合理、完整的預警指標體系,探索信號燈預警形式。逐步規范監測點報告、市場巡查、評估分析、輿情搜集等反應靈敏、渠道多元、形式多樣的價格異動警情發現機制。建立市場動態快速反映機制,追蹤監測市場行情,隨時報告價格異動警情。進一步加強預警機構建設,預警值班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健全應急監測工作預案,完善市場巡查、應急值班、預警報告等各項監測預警工作制度,保證突發價格異動時能夠迅速有序地對市場實施全方位、立體化的跟蹤監測。
4. 提升價格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原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價格監測預警各個工作內容集成到同一平臺,建成設置科學、使用便捷、功能齊全的價格監測預警系統。根據預警線,調整計算機自動預警設置,試行以信號燈表示價格變動狀況,使價格異動預警更加直觀。進一步完善價格監測預警系統的信息采集、分析處理、質量控制、系統管理等各子系統,逐步推廣使用。各地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地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系統高效運行。
5. 提高現行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執行效果。貫徹落實好國家、省各項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嚴格按照規定的商品品種、規格、等級、時間實地采價,認真審核,準確報送,力爭監測數據時效性、準確性、可比性都達到100%,監測質量考核得分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確認第二批實施的重要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監測、重要經濟作物價格監測、重要能源(成品油)價格監測實際可采報價的商品,合理確定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各地均上報監測點原始價格,完整實施新的《江蘇省價格監測制度》。各地要及時修改、更新區域性價格監測報告制度,與國家、省監測制度有機銜接。
6. 嚴格價格監測質量管理。明確采價、審核、匯總、上報、分析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規范崗位責任,健全預警和應急監測的質量管理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價格監測質量大檢查,實行監測質量考核和監督糾察雙通報制度。質量監督考核員要對下級監測機構和監測點數據上報率、準確性、及時性、信息報送、臺賬設置等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及時向上級監測機構報送價格監測質量季度報告表。
二、突出重點深入分析市場價格形勢
7. 分析重要商品價格形勢。按月、季、半年和年分析重要商品價格走勢,拓寬思路,改進方法,提高水平。圍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生豬、水稻、小麥、棉花、桑蠶繭、化肥等重要涉農產品價格形勢分析。圍繞民生價格,分析社會反應強烈的藥品、房地產、教育等服務性價格和收費情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促進節能減排,加強煤炭、鋼材、成品油、水泥等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監測分析。加強節假日市場價格監測分析,重點做好元旦、春節、“十一”等長假期間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求和價格情況分析。分析國際市場初級產品特別是糧食、棉花、石油、有色金屬的價格變動情況及其影響。注意收集和分析影響重要商品價格變動的新情況、新問題。
8. 分析價格總水平運行狀況。會同相關部門分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運行情況,既要從結構上分析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原因,也要站在經濟全局的高度,關注影響價格變動的宏觀經濟指標,剖析原因,預測走勢。配合相關部門定期召開價格形勢分析會,全面掌握價格總水平變動情況。做好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運行情況分析的準備工作。
9. 搞好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加強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價格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糧食、棉花、農資、房地產、民生價格以及資源價格改革等為題,組織開展調研活動。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實際,自行選擇題目,進行深入調研,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三、統籌兼顧完善價格監測體系
10. 學習、宣傳、貫徹《江蘇省價格監測預警管理辦法》。采取座談會、培訓班等形式,組織價格工作人員特別是具體從事價格監測預警工作同志認真學習《辦法》,全面掌握和理解《辦法》的內容和精神。積極利用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公共媒體,采取新聞發布會、在線政策解讀、戶外廣告等多種方式,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宣傳《辦法》。制定貫徹《辦法》的配套文件,推進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11. 全面推進監測點規范化建設。認真總結各地近兩年來監測點規范化建設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客觀存在的困難問題,提出改進的具體措施,進一步豐富監測點規范化建設的整體思路。繼續按照《江蘇省價格監測點規范化建設指引(試行)》的規定,規范監測點的設立、管理、服務、變更和撤銷等行為,優化監測點布局,健全監測點信息庫,公示監測定點單位名單,統一國家和省級監測定點單位臺賬,結合需求主動服務監測定點單位,開展規范化價格監測點評比。
12. 深化監測分析聯系點制度。保持與省發改委、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省經貿委、省農林廳、省糧食局等部門的橫向聯系,充實內容,提升層次。各地也要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系,更多地獲取產購存、流通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四、增強效能積極發布價格監測信息
13. 服務政府宏觀調控和價格管理。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抓住政府關注點,組織好信息報送的內容,向各級黨委、政府報送涉農、民生、經濟發展等重點價格動態、分析調研報告和異動預警等信息。與業務處室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監測部門信息全、快、準的優勢,反饋價格政策執行效果。
14. 引導社會生產、流通和消費。在價格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進一步健全信息發布制度,建立常態信息和警情信息發布機制,適時向社會發布監測信息,引導市場形成理性預期。根據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普通農民各自的信息需求特點,深入開展農產品價格信息服務。除利用好價格部門現有載體進行價格信息發布外,要積極與電臺、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體聯系,拓寬信息發布渠道。
五、以人為本加強價格監測隊伍
15. 開展崗位能力培訓。以增強“三種意識、五種能力”為目標,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通過集中培訓、內部交流、 外出學習和崗位練兵等形式,以價格監測實務、價格和經濟理論、數理統計知識等內容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監測人員的崗位責任心和職業敏銳性,打造一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的價格監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