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6q,亚洲美女性爱电影在线观看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加強應對太湖藍藻暴發及確保飲用水安全工作預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8-05-16 09:53 字體:[ ]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加強

                                                                                 應對太湖藍藻暴發及確保飲用水

                                                                                          安全工作預案的通知

 

                                                                           蘇政辦發〔2008〕33號  2008年5月16日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及所轄各縣(市)人民政府,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省質監局、海洋漁業局:

  根據省政府領導同志意見,現將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加強應對太湖藍藻暴發及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工作預案》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努力實現安全度夏目標。

 

 

  

                                                              關于切實加強應對太湖藍藻暴發及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工作預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〇八年五月)

 

  

  根據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的要求和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的批示精神,為確保今年太湖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和飲用水安全,我委立即召集有關部門及江、浙、滬兩省一市有關負責同志開會專題研究,并專門聽取了專家意見,在此基礎上擬定了應對今年太湖藍藻暴發及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工作預案。

  一、對今年太湖水環境及飲用水安全狀況的基本判斷

  根據環保部提供的21個點位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33個監測點位的監測數據,2008年2月,五里湖、東部沿岸區為Ⅴ類水質,梅梁湖、西部沿岸區、湖心區為劣Ⅴ類水質,全湖為劣Ⅴ類水質。2008年3月,五里湖、梅梁湖、西部沿岸區、湖心區、東部沿岸區為劣Ⅴ類水質,全湖為劣Ⅴ類水質,全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總磷、氨氮,與去年同期相比,五里湖和東部沿岸區水質略有好轉,其余變化不大。營養狀態評價表明,2008年2月,五里湖、梅梁湖、湖心區、東部沿岸區和全湖平均為輕度富營養狀態。2008年3月,梅梁湖、湖心區、東部沿岸區為輕度富營養狀態,五里湖、西部沿岸區為中度富營養狀態,全湖平均為輕度富營養狀態,與去年同期相比,全湖富營養化的總體狀況沒有根本改變。

  2007年入冬以后,受冬季西北風、太湖逆時針環流流等因素的影響,太湖藍藻向南漂移,并在南太湖逐步積聚、過冬。隨著冬季氣溫的降低,藍藻活性下降,大量的藍藻休眠細胞隨著固體懸浮物沉降到底泥中,為今年藍藻大規模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種源。每年春季南太湖區域的氣溫、水溫升高相對較早、較快,一般在南太湖最先出現藍藻。根據2008年3月20日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最新檢測數據,在南太湖水域已有肉眼可見的藍藻群體,隨著夏季氣溫的進一步升高,太湖藍藻將有可能大面積暴發。

  今年1月20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組織實施了引江濟太調水,目前太湖水位保持在3.06米左右,比常年偏高約10cm,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太湖水質,有助于抑制藍藻的生長與水華的形成。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預測,2008年是拉尼娜年,其特征是冷冬熱夏,春季則是以濕冷為主。今年春季的氣候條件和調水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藍藻當前的生長速度。

  2007年飲水危機發生的內因是藍藻大規模暴發,誘因是污水團進入太湖,根本原因是長期的嚴重污染。目前,有關部門和地方已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應對太湖藍藻暴發和保障飲水安全技術方案的研究,并在流域內采取了加強藍藻監測預警、提前實施引江濟太、自來水廠安裝應急處理設施等應對措施。同時,無錫市南泉水廠取水口外延工程已開工,擬于6月份完工投入使用;調引長江水開辟第二水源地的錫澄水廠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投入使用,無錫市基本生活用水水質的保障程度得到提高。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初步判斷:(1)與近幾年類似,藍藻水華仍在太湖西南部水域最早形成;(2)由于冷春以及近期的調水,2008年藍藻水華早于去年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較小;(3)夏季持續的高溫天氣仍有可能導致規模較大的藍藻暴發,尤其是在西太湖和梅梁湖等湖區;(4)基于去年應對藍藻飲水危機的經驗和目前已經采取的管理防范措施,無錫市今年因太湖藍藻暴發引發飲用水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二、總體要求、主要應對措施及責任分工

  (一)總體要求

  今年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工作,要以確保不發生飲用水安全問題、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為主要目標。為此,一要提高對“兩個確保”重要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二要提早進入臨戰狀態,緊急動員,緊急部署;三要充分估計各種風險和困難,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細化、實化各項工作措施;四要切實做到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監督到位。

  (二)主要應對措施及責任分工

  1. 加大流域水質監測和全湖藍藻監測與預警

  進一步加強太湖水體及入湖河道水質監測,啟動藍藻水華預測預警行動。在太湖敏感水源區、主要水源地取水口及附近水域,對藍藻發生與發展、漂移與分布等趨勢進行實時監測與預測預警,構建空地一體化的藍藻水華立體監測網絡,建立太湖流域水質水量動態監測體系和各有關部門、單位信息共享協調機制。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環保部、水利部、科技部、氣象局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

  2. 保護飲用水水源地

  加快太湖、陽澄湖等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邊界劃定工作,并設置明確的保護區界限標志。開展流域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核查,在保護區內依法取締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格落實垃圾清理、農業污染控制、水產與畜禽養殖控制等各項措施。加快第二水源地啟用的準備工作。湖州市要做好太湖水位抬高時的水源地保護工作。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和環保部負責。

  3. 加強沿湖污染源控制和治理

  加強污染源監管,嚴格執法。2008年6月底前,工業污染源要做到全面達標排放,嚴格依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要制定更嚴格的廢污水排放標準,逐步達到太湖流域限制排污總量目標的要求。對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排放限期實現實時監控、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加快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工藝改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新建、在建和現有污水處理廠要統籌考慮配套建設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加快建立并完善城鎮污水處理信息監管系統。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監管。在農村居民點和河湖水系之間設立生態攔截系統,減少對湖體的直接影響。控制農田化學肥料使用量,加強畜禽養殖場綜合整治,嚴格控制太湖過量網圍養殖。航行太湖水域的運輸船舶應按照規定和標準,配備相應的污染防治設備和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儲設施。港口和碼頭應配備足夠的接收處理設施,保證船舶污染物得到及時接收,并納入城市廢棄物接收處理系統統一處理。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節約用水,減少廢污水排放量。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環保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交通部和科技部負責。

  4. 加強入湖河道整治

  江蘇省可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在沿湖各地建立治污“河長制”,市、縣(市、區)主要領導擔任轄區入湖河道的“河長”,承擔限期改善水質責任,并予以考核。浙江省和上海市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入湖河道治污機制。疏浚沿湖河道,在有條件的湖灣及主要入湖口建設生態湖濱帶和前置庫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利用濕地進一步凈化污水處理廠出水。禁止圍湖造田、圍湖養殖,繼續推行“退田退房退魚塘、還林還湖還濕地”工程,著力提高入湖河道的水質級別。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林業局、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農業部負責。

  5. 采取有效措施去除藍藻

  消除或降低藍藻水華引發的水質惡化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的威脅,采用圍欄等各種措施,減少藍藻水華漂移進入取水口和景觀湖區。根據風向和湖流對藍藻水華的驅動,及其在局部湖區堆積的情況,及時采取打撈措施,提高打撈清除效率,努力做到“日產日清”。對打撈上岸的藍藻,要進行妥善處理,避免二次污染。由江蘇省、浙江省負責。

  6. 提高供水系統應急保障能力

  加強自來水深度處理,改進高藻水源水的飲用水處理工藝,提高處理能力。主要包括:藻類死亡產生黑臭物質的處理技術、高藻水源飲用水處理的集成系統、主要污染物高效去除工藝及處理設施。建立供水系統應急技術體系,完善應急處理設備,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建立“原水互備、清水聯通、井水應急”的供水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供水調度能力。加強供水水質監測,建立并完善水質報告和通報制度。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和科技部負責。

  7. 科學適時調水

  繼續實施引江濟太工程,加快湖泊水體循環交換。引江濟太要統籌考慮全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強化預測預報和科學分析,做好風險決策。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基礎上,適時啟動引江濟太,努力保持太湖適宜水位,增加太湖的自凈能力,提高太湖水環境容量。進一步加強望虞河東岸、西岸口門和太浦河兩岸口門的統一調度和管理。由水利部、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負責。

  8.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兩省一市及有關部門要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及時披露環境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廣大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和飲水安全觀念。既要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普及飲用水安全知識,消除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也要強調太湖水環境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治污的積極性。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環保部和水利部負責。

  三、組織保障和工作機制

  統籌考慮當前工作和今后一個時期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需要,在組織保障方面擬建立如下工作機制:

  (一)報請國務院批準,盡快建立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省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另行報批),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召集人單位,有關省(市)和部門為成員單位,明確各自職責及工作制度。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包括近期應急工作,由省部際聯席會議負總責。聯席會議設專家委員會,同時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切實推進應急工作的組織協調,提供統一的宣傳口徑。

  (二)建立一線工作協調機制,由江蘇省政府領導牽頭,浙江省、上海市政府、沿湖主要城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環保部華東環境督察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主要負責協調處理跨區治理有關事項和組織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措施的實施工作,并由牽頭單位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協調機制不替代兩省一市的具體職責,兩省一市仍按照職責分工各自負責轄區內的治理工作。

  (三)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提出的任務分工,推進相關項目的實施和前期工作,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

  (四)成立專家組。從各有關方面聘請專家成立太湖藍藻防治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專家組,對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對信息發布提供科學解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