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辦發〔2018〕56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進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1號),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引導快遞物流企業圍繞物流通道和物流樞紐,完善快遞物流網絡布局;加強快件處理中心、航空及陸運集散中心和基層網點等網絡節點建設,構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快遞物流服務平臺和配送網絡。優化農村快遞資源配置,健全以縣級快遞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村級公共服務點和農村綜合服務社電商服務站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絡,鼓勵在村郵站疊加快遞和電子商務服務功能,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
(二)推進園區建設和功能提升。推動電子商務園區與快遞物流園區融合發展,強化產業集聚,增強區域輻射能力。加快培育具備倉配一體、智能分倉、快遞集散、電子商務孵化、展示體驗等功能的電子商務物流園,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綜合服務一體化建設。建立電子商務物流園評估體系,制定電子商務快遞產業園認定標準,建設一批省級電子商務快遞產業示范園。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物流運作主體,結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快遞業務。(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郵政管理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三)推廣智能投遞設施。支持各地將智能快件箱、住宅智能信報箱納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在社區、高等院校、商務中心、地鐵站周邊等末端節點加快布局智能投遞設施。制定實施住宅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管理服務規范等江蘇省地方標準。新建住宅小區應配套建設住宅智能信報箱,并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施工;鼓勵老舊小區出新改造時補建智能信報箱。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省郵政管理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質監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二、推進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標準化智能化發展
(四)加強快遞物流標準體系建設。貫徹落實國家各項快遞物流標準,鼓勵各地出臺快遞物流行業地方標準。鼓勵快遞企業參與制定快遞物流行業標準,對符合條件的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快遞企業,省級財政根據相關政策給予適當補助。(省財政廳、省質監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五)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鼓勵和引導快遞企業采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遞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推廣運用。推動發展“互聯網+”快遞,鼓勵快遞企業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創新服務模式,加快向綜合型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推廣全自動、半自動分揀裝備和智能標簽識別等快速分揀技術的應用,實現分揀中心作業流程信息化、標準化;加大快件在線監測、實時跟蹤技術的投入和使用,推廣使用智能化手持終端,全面提升分揀、運輸、末端投遞的智能化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郵政管理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六)推動供應鏈協同發展。開展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試點,引導供應鏈相關企業加強大數據分析運用,支持快遞企業與上下游服務企業優勢互補、信息互通,提供倉儲、金融、保險、通關、貨代等一體化解決方案,鼓勵快遞企業通過自建、合作、并購等方式建設跨境物流網絡和公共海外倉,提升快遞企業跨境業務承接能力,促進快遞業與電子商務服務業、制造業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鼓勵電子商務快遞物流企業創新服務
(七)鼓勵快遞末端集約化服務。加強新技術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快遞物流企業運用無人機等先進技術開展快遞投送,提高快遞物流服務效率。鼓勵快遞物流企業開展投遞服務合作,建設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開展聯收聯投。鼓勵快遞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連鎖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提供集約化配送、網訂店取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參與農村共同配送體系建設,推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業、供銷、郵政等部門與電子商務、快遞企業在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方面有效銜接,鼓勵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推動農村發展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建立完善農村公共倉儲配送體系。(省商務廳、省農委、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社)
(八)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企業創新經營理念,拓展經營業務,大力發展生鮮溫控供應鏈,推廣各種新型冷鏈物流運作模式。加快構建生鮮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冷鏈物流資源交易平臺,探索建立對接產銷、供需的大數據分析中心,實現精準營銷、高效配送。鼓勵快遞物流企業與農村生鮮電子商務協同發展,加快建設涉農電子商務平臺,為特色農產品提供包裝、倉儲、運輸的標準化、定制化服務。貫徹實施《道路冷鏈物流運輸服務規則》,規范冷鏈物流企業經營行為,推動解決冷鏈物流運輸環節“斷鏈”現象。推進冷鏈物流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按照規范化、標準化要求,配備車輛定位跟蹤和全程溫度自動監測、記錄、控制系統,逐步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現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查。(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郵政管理局)
四、優化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配送運營管理
(九)推動配送車輛規范運營。鼓勵各地對快遞服務車輛實施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管理使用,加強快遞服務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從業人員退出機制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執法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企業共享快遞服務車輛、駕駛人、交通管理等信息,實施針對性管理。支持快遞企業為快遞服務車輛統一購買交通意外險。引導企業使用符合國家標準、安全、美觀、實用的配送車型,推動配送車輛標準化、廂式化。(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便利配送車輛通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認真落實省郵政管理局、公安廳、交通運輸廳、工商局等部門關于加強快遞企業運輸車輛管理的有關規定,完善城市配送車輛科學發展、報廢淘汰、通行管理等政策措施,對快遞服務車輛給予通行便利。推動各地完善商業區、居住區、高等院校等區域停靠、裝卸、充電等設施,推廣分時停車、錯時停車,提高停車設施利用率。(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省公安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五、推動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綠色發展
(十一)推動綠色運輸。鼓勵快遞物流領域加快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和滿足更高排放標準的燃油汽車,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郵政、快遞企業應加大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的應用,加快調整運輸結構,逐步提高鐵路等清潔運輸在快遞物流領域的應用比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
(十二)推廣綠色包裝和配送。鼓勵和支持快遞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寄遞需求的定制化包裝、專業化服務等規范,根據服務對象的商品特點,加大研發投入,生產使用可回收、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及可降解的物料輔料,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加快制定促進我省快遞物流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準規范,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建設綠色末端和綠色回收體系,在電子商務企業和快遞企業推廣使用“共享快遞盒”。倡導綠色消費,鼓勵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推行快遞包裝垃圾分類處理,引導消費者自覺保護環境、低碳消費。(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保廳、省郵政管理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六、強化政策支撐
(十三)加強土地供給保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應統籌考慮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支持將總部機構設在我省的龍頭快遞企業發展。鼓勵再開發利用低效產業用地建設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產和土地資源建設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項目的,可在5年內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不變,5年期滿后需辦理相關用地手續的,可采取協議方式辦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利用廢舊、閑置廠房改建的快遞物流園區、站點,應給予必要的扶持、獎勵。(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四)加強末端投遞保障。進一步明確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及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新建工業、商業項目和居住小區應為快遞物流配送末端網點建設預留條件。已建的居住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居民小區,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在征得業主同意的基礎上,提供不低于25平方米的郵政快遞服務場所;在校學生數量超過1萬人的高等院校,應提供(預留)一定的郵(快)件用房,以滿足郵政快遞服務需要,保障郵(快)件安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省郵政管理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五)支持鄉(鎮)、村快遞物流發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地區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支持,鼓勵各類快遞企業深入農村開展投遞服務合作,在鄉(鎮)、村布站設點,實現“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對在鄉(鎮)、村布站設點和快件量達到一定數量的快遞企業,視情給予政策激勵。(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六)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快遞重點企業、建設項目和產業園區申請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對重要的快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補助、貼息扶持,經批準可給予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減免優惠。鼓勵和支持地方政府、快遞企業、承運人以分攤處置的方式,共同購買符合標準的快遞物流配送車輛。(省發展改革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七、創新行業監管體制機制
(十七)貫徹落實《快遞暫行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結合貫徹《快遞暫行條例》,立足電子商務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環境,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快遞物流企業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準確、安全、方便的快遞物流服務。(省郵政管理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八)加強規劃協同引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制定出臺《城市和農村地區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將快遞園區、快件處理中心、航空及陸運集散中心、基層網點、智能快遞末端服務場所及設施、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及村級公共服務點等納入規劃,統籌考慮,加強相關規劃間的有效銜接。針對電子商務全渠道、多平臺、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科學引導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十九)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簡化程序和改革后的快遞企業年度報告制度,探索對快遞企業實行同一工商機關管轄范圍內“一照多址”模式,細化我省快遞末端網點備案管理規定。落實國家郵政局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信息系統相關優化措施,實現許可備案事項網上統一辦理。加強對我省郵政快遞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省郵政管理局)
八、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強化工作協調。充分發揮省和各地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在省級層面建立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統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特別是針對城鎮智能投遞設施和農村服務網點建設、快遞配送車輛依法安全通行、快遞物件包裝污染、無人機投遞等事關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舉措,強化協調配合,認真加以解決。(省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省、市牽頭部門和主要職能部門要加強指導監督和跟蹤問效,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