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近9萬字的《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已經對外公布。梳理《綱要》發現,與“十三五”規劃綱要相比,“發展”與“建設”仍是出現最多的詞語,分別出現636、622次;“服務”“產業”“創新”等詞匯出現頻次顯著增多,分別達414、372、298次;“質量”“安全”“治理”等關鍵詞的詞頻增幅均超過50%。高頻詞的變與不變,反映出“蘇大強”的規劃藍圖既一繪到底,更在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服務新格局。
把握“新階段” 關鍵詞鎖定時代方位
質量、效率、可持續、公平、安全、數字化……這些符合“新階段”特征的關鍵詞在《綱要》中累計出現超600次,無一不彰顯出江蘇在新階段的時代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充滿新挑戰與新機遇。
在新發展階段,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成為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進入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重大戰略指引和根本行動遵循。
作為江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首個五年規劃,《綱要》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提出階段性系統性解決方案,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活力、揚優勢,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的統一。
江蘇省省長吳政隆說:“只有深刻認識江蘇在新的時代方位肩負的責任使命,才能更自覺地解放思想、探索實踐,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相比“十三五”,“質量”“安全”“治理”等關鍵詞在《綱要》中提及頻次大幅增加。“安全”一詞的增幅甚至超過100%。反映到文本里,我們發現,在歷次發展規劃中,《綱要》將統籌發展和安全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安全生產、生物安全、公共安全等一體部署,占據相當重的篇幅,目的在于切實加強新階段下的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貫徹“新理念” 科學設置5大類28個主要指標
十八大以來,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優化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樹立新發展理念,全國首批“無廢城市”試點的徐州,以資源枯竭型城市工礦廢棄地生態修復為切入點,堅持因地制宜、標本兼治,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轉變,走出了一條生態修復、綠色轉型之路。
以“強富美高”為統攬展開謀篇布局,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為時代背景,新發展理念貫穿于《綱要》制定的全過程和全領域。
縱觀《綱要》全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理念”關鍵詞累計出現622次,不僅在指導思想中進行了強調,同時將其深刻內涵貫穿全篇。
基于新理念在江蘇的實踐,《綱要》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美麗江蘇、社會文明和改革開放等“六個新”形成2025年的主要目標安排,設置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和安全保障等5大類28個主要指標。
圍繞奮斗目標,“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堅持科技自立自強、聚力打造制造強省、全面暢通經濟循環、深化東西雙向開放、奮力建設數字江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大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繁榮發展先進文化、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民主法治建設、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這次規劃編制做了大量基礎性、前瞻性、探索性的工作,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也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江蘇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侃楨說。
服務“新格局” 奮進“強富美高”現代化新征程
“發揮江蘇作為國內眾多產業循環發起點和聯結點、融入國際循環重要通道和有力支點的基礎和優勢,率先探索積極融入和主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進一步發揮動力源和強支撐作用。”《綱要》在第一篇第三章中提到。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
“十三五”時期,江蘇經濟強的態勢更加拓展,百姓富的成色更加充足,環境美的特質更加鮮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風尚更加彰顯的發展時期,2020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0萬億元臺階。“十四五”時期,將是江蘇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激發新動能、開辟新空間、塑造新優勢,切實把諄諄囑托轉化為江蘇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江蘇人民的生動實踐,奮力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勝利的時期。
2019年,江蘇在南京市江寧區、南京江北新區、蘇州市昆山市、蘇州工業園區、無錫市江陰市、常州市溧陽市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試點至今,南京市江寧區城鎮化率達7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0年高于城鎮居民。
內需、循環、流通、開放合作、自主、服務全國……這些“新格局”相關詞匯,在《綱要》中被提及200多次,折射出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江蘇切實扛起“為全國發展探路”的責任擔當。
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綱要》明確了江蘇的方法和路線圖,既要整省推進,又要因地制宜探索區域現代化道路:蘇南地區成為在全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先行軍、蘇中地區成為推動江蘇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生力軍、蘇北地區成為支撐全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力軍。還突出強調:拓展實體經濟優勢,構建江海河湖聯動發展格局,優化蘇北振興路徑舉措,在縮小城鄉差距上進一步走在全國前列,深化生態文明成果,率先一體部署美麗江蘇建設,打造百姓宜居樂居的幸福家園。
2020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0元,《綱要》顯示,這一數字在“十四五”期間要保持年增長率5.5%,到2035年實現翻一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