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位于常州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二樓熱分析實驗室里,全國人大代表高紀凡正在與科研人員交流產品測試工作。
除了廣為人知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還有另一個身份——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3月5日下午,高紀凡的這個身份引起了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注意。在和高紀凡的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光伏產業國產化和與電網的銜接等情況問得十分詳細。在此后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總書記強調,“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帶著總書記對實驗室的關心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新要求,全國兩會閉幕后,高紀凡就來到實驗室。“把我在北京向總書記匯報、總書記關心我們實驗室的情況和同事們作了交流,大家感到很興奮,也感到我們身上的責任很重大。”高紀凡說。
“作為重點實驗室的一員,我倍感振奮,也感到非常自豪。”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天合光能副總裁陳奕峰表示,實驗室自建立以來已累計在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及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創造了25次世界紀錄,并代表中國光伏企業首次向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提出新標準提案,將根據總書記“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聯合在學術界、產業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平臺,通過建設好實驗室吸引高端人才,與產業鏈一同形成全球光伏行業創新高地。
新的創新布局正在展開。在常州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后,高紀凡又馬不停蹄趕赴上海,在與復旦大學聯合建設的實驗中心,他與研究人員共商如何優化前沿研究和基礎研究布局,特別是研發面向未來10年、20年,乃至30年的新技術。“大家談到,我們要更大程度、不拘一格地吸引全球頂尖科技人才,讓全國重點實驗室走得更高更遠。”高紀凡還拜訪了方方面面的合作伙伴以及重要客戶,“和產業鏈上下面對面溝通,把大家的力量集聚起來,更好地落實新技術、新產品的聯合研發、協同創新。”
怎樣進行聯合,如何更好協同,高紀凡兩會上就在思考。“一個企業、一個地方,面臨的各自情況是不同的。”高紀凡認為,天合光能是江蘇50條產業鏈中光伏產業的鏈主企業,“因地制宜”意味著企業承載著推動江蘇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有責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貢獻。就江蘇光伏產業來說,高紀凡認為要“因地制宜”發揮行業規模占據全國四成以及產業鏈齊全、創新平臺多等優勢,“江蘇有1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和86個省級研發平臺,各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高校院所也有專業性研發平臺,如果能夠協同創新,力量是巨大的。”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如何說服各個企業相信和投入創新資源,幫大家看到未來、合力走向未來,這是鏈主企業的重大責任,也是一個科技型骨干企業必然要做的事情。”高紀凡表示,當前企業正在面向更新一代更加高效的電子組件技術組織自主創新,希望通過疊加協同創新,讓光伏產業發展更快,為低碳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承擔起行業的更大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