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不斷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的新型監管機制,出臺政策舉措,強化跨部門綜合監管和信用差異化監管,切實提高市場監管效能、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
政策先行,強化制度保障。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指引、市場監管領域跨部門聯合“最多查一次”檢查場景清單,構建科學高效的執法檢查體系,壓減涉企檢查頻次,規范涉企檢查行為。
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發揮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牽頭部門作用,全面依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立“一單兩庫”,即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庫、執法人員庫,強化清單管理,夯實減負基礎。印發部門聯合檢查場景清單,根據國務院“除重點事項外全部以‘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開展監管”的要求,按照“應聯合盡聯合”的原則,統籌制訂年度跨部門聯合監管計劃,嚴格做到“三不查”,即無法定依據不檢查、無事項清單不檢查、無監管計劃不檢查,切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堅持以跨部門聯合檢查為原則,不斷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淮安創新推行涉企“最多查一次”跨部門聯合檢查,對涉及監管領域多、檢查頻次高的行業領域,按照“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建立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市場監管部門協調、相關部門參與的跨部門聯合監管長效機制,實現“內部綜合+外部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同時加強任務整合,防止重復檢查。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一鍵抽取”功能集中抽取檢查對象,自動剔除已抽查的檢查對象,避免重復抽取;對平臺提示重復抽取的全面“匯總取重”,整合實施聯合檢查,通過“進一次門、查多項事”解決“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難題。2024年,全市開展跨部門聯合檢查部門覆蓋率達100%,聯合抽查經營主體數占“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總數的78.7%;通過“匯總取重”整合檢查任務,壓減涉企檢查比例達53.4%。
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常態化運用。淮安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經營主體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對高風險和較高風險企業的抽查比例及頻次,實施入企現場檢查,強化嚴格監管措施。適當降低低風險企業抽查比例及頻次,優先采取書面或者網絡核查等非現場檢查方式,實現對誠信企業“無感檢查”“無事不擾”,切實彰顯了“監管為民”理念。2024年,全市各監管部門應用風險分類結果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1355次,抽查企業總數10520戶,其中,抽查A類企業問題發現率6.2%,抽查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46.4%,“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精準性、靶向性和監管效能得以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