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近年來,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鹽城市亭湖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交響曲正奏出強勁音符。全球首套燃煤鍋爐全煙氣碳捕集系統在清華大學鹽城中心誕生,捕集的二氧化碳直接供給化工企業生產醋酸;南京大學研究院研發的灘涂菌草技術,實現畝均吸碳6噸,為鹽城廣袤濕地注入全新生態動能。這些硬核科技,正是亭湖區推動科技與產業“互融互促”的生動縮影。
筑強平臺,打造科產融合“核引擎”。聚焦環保、新能源、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亭湖“筑巢引鳳”,以鹽城環保科技城為主要載體,聯合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頂尖機構,建成16家實體化研發平臺。亭湖區還擁有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9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廢水無害化與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平臺相繼落地。這些高能級平臺如同“創新反應堆”,持續突破產業共性技術瓶頸,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企業領航,鍛造創新“生力軍”,亭湖區構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產業園”的全鏈條培育體系。建成孵化載體超50萬平米,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標桿孵化器等省級載體7家。該區高新技術企業達243家,培育出省級獨角獸企業1家、潛在獨角獸1家、省瞪羚企業1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2家。同時,還創新機制激發企業活力。全省首創“首席技術官+成果轉化員”隊伍體系,帶領20余家鏈主企業“西進”拓展市場。
成果轉化,打通創新“高速路”。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鹽城分中心推動亭湖技術合同登記額突破百億元,征集高校技術成果325個,助力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按照“突破國家級、壯大省級、提升市級”,完善企業技術中心梯隊培育機制,亭湖持續開展“一企業一中心”建設。截至目前,該區已成功培育省首臺(套)重大裝備2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技術中心創新示范企業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6家。
生態賦能,厚植創新“沃土”。通過“黃海明珠人才計劃”等政策引力,已集聚24名中外院士、60余名國家級領軍人才、400多名行業翹楚。清華大學團隊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表彰。為強化產才融合,亭湖區布局20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組織企業家進高校擔任產業導師,讓人才鏈與產業鏈無縫耦合。金融支持上,設立5億元綠色產業發展基金,通過聚亭基金、綠色基金等四大專項精準滴灌不同階段企業。該區已建成人才公寓超4000套,今年累計發放人才綠卡540張、人才補貼4230萬元,厚植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步履不“亭”,布局未來新賽道。今年1—5月,亭湖區四大主導產業開票銷售171億元,增長68.3%,占全區工業比重達73.4%。在鞏固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同時,該區充分發揮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作用,全面布局機器人未來產業,積極探索“機器人+新能源”領域深度融合。目前園區已吸引16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入駐,具有內核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